reference: Johnson's mother and baby (Canadian edition)


Starting toilet training


Is she ready to start?


Social pressure to toilet training your toddler can be intense—but until she is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 ready,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 to help speed up the process. First, your child’s nerve pathways from her bladder to her brain need to be fully mature. This can happen as early as 18 months and means she will begin to realize when she is peeing or pooping. But she won’t be able to predict when she needs to empty her bowels or bladder—it will be some time before she is familiar with the feeling of needing to go and has the physical control to hang on.
Signs of readiness are easy to recognize; just follow her cues.


Signs to watch out for


The more ready your child is for toilet training, the faster and easier it will be.
Signs that she is ready include:


1. Knowing when she is peeing or pooping—she may stop playing, stand still, look at you, go red in the face, and even try to tell you what’s happening.


2. If she is naked, looking at the puddle she has made and clutching herself

little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0秒之前,孩子第N次犯錯;
60秒之內,聽不到哭鬧,聞不到硝煙;
60秒之後,媽媽不再生氣,孩子乖乖聽話,這是個魔法嗎?

不,這只是我們送給媽媽們的一個管孩子的好辦法。

兩歲的兒子用你的口紅在牆上畫了比武的小人兒;在你第五次重申“今天不許吃巧克力”之後,4歲的女兒依舊掀開了她的糖盒子;你在孩子5歲生日那天發現他 學會了撒謊……“那一個瞬間,覺得自己肺都快炸了!”我的朋友這樣描述她當時的感受。

和她一樣,很多母親的第一反應是雷霆大怒,而發作之後的結果往往是媽 媽筋疲力盡,孩子無比委屈,最後兩個人抱在一起,都哭得很傷心。然後呢?然後就是你懊悔、道歉,第101次下決心——要鎮定,對孩子要有耐心。

所以你需要一種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你需要知道當孩子再次挑戰你的家規或者將自己的健康安全視作兒戲,你正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什麼。

所以,請仔細閱讀下面這個60秒紀律法則。

能夠做到下面的6個步驟並不簡單,需要你付出很多的努力。比如要了解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鍛鍊自己的自制力。其實,規範孩子行為的目的不是讓他不往 地上扔蛋糕,不在墻上亂塗亂畫那麼簡單,而是在向他傳遞你的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學會像你那樣自律。總則:狀況發生時,你首先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犯了什麼錯 誤而是自己應該做出什麼回應。

little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一歲至二歲的幼兒相處技巧 2006-05-24 Page:1/1

  與一歲至二歲的幼兒相處技巧,是一門大學問,因為它和用在其他年齡孩子身上的方法,有很大的差異。其實,和幼兒相處的重點不是要子女如何服從父母,而 是先估量子女的能力到達甚麼程度,他能做多少,然後才要求子女能力所及的,以下是Ames 和 Ilg 的一些提議:

  技巧一:一歲三個月 到一歲半幼兒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內有很強的慾望和需求,卻沒法表達出來,惟有亂抓亂打、哭鬧、尖叫、發脾氣來宣洩挫折感,父母可以巧妙移轉子女的注 意力,把他一樣新鮮有趣的東西,他就會忘記先前他真正想要的東西,滿心歡喜地玩起新的東西。父母也可以變換一下周遭的環境,幫助子女忘記剛剛的挫折。不 過,父母應儘量運用智慧和想像力來猜測子女到底想要些甚麼。

  另外,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大的幼兒常常一屁股賴在地上,踢打、哭喊一番,不管 父母怎麼安撫都沒用,是他們惟一能表達挫折、不滿的方法,讓父母知道他們遇到阻礙、有困難,或表明受夠了。此時父母可以抱子女離開現場,或乾脆採取不理不 睬的戰術,來個相應不理,讓他獨自一人在房間裡,等他情緒發洩完了,再去看他。專家認為更好的方法是,父母先了解子女的個性和挫折容受力,當他們遇到挫 折、困難、快要忍無可忍時,要適時地伸出援手、或及時轉移子女的注意力,相信可以免除一場風暴。

  其實,Ames 和 Ilg 指出技巧一「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是父母在不論發生那一種問題時最有效的秘密武器,主要是幼兒期的子女,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只要提供他一項有趣的事來分 散他的注意力,子女很快便能破涕而笑。例如,吃飯時,他硬不肯坐下,一邊揮舞雙手,一邊尖叫,若與他硬碰硬對上,即使他被硬壓下來,餵吃時,想是少不得一 番拉拉扯扯,苦口婆心,連哄帶騙;不過,若父母不堅持,暫時讓他下來,裝小丑和他一起唱唱跳跳、轉轉圈等,讓子女忘記剛才的不愉快,再不動聲色地把他抱上 椅子。

  技巧二:一歲三個月到一歲半的子女沒有耐心長時間安靜地坐在一處玩他的玩具,因為這時期的孩子,不僅僅是語言能力不靈光,重要關頭 幫不上忙,連行動能力也很生硬,不過,他的行動雖然笨拙,但多不需要自己行動,許多時候父母會推著子女出外兜風、散步。研究發現,一個在家不安分的幼兒一 旦外出,往往能夠安靜地坐在娃娃車上讓父母推上一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專家提議父母喜用巧思和觀察,把握子女所喜好的活動。

  對一 歲半到一歲九個月的子女,多帶他外出走走,因為外面沿途景致變化多端,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縱使那些刁鑽難纏的子女,多都能夠安然愉快享受戶外。研 究發現,會行的幼兒總常好奇地東走走西走走,認為每一樣的東西都是新鮮有趣,有時甚至會蹲下來檢地上的東西。若在旁不停催促他「快點」,是沒用的,反而故 意落後一小段距離,等子女發覺父母不在時,自會回過頭來,跑向父母。

  研究指出,一歲半到一歲九個月大的幼兒只會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大會搭 理人,不要人碰他,也不喜歡父母牽他的手,有時父母碰了,子女可能會打父母,其實子女沒有拒絕、或挑戰父母權威的意思,父母不用惱羞成怒而罵打子女,只需 接納他這種「保護地盤」的想法,尊重子女的意願,將手拿開,當做甚麼事都沒發生過,也可以向他道個歉,要知專家指出,在未來的歲月裡,應多給子女一些屬於 他自己生活的空間。
  技巧三:一歲三個月到歲半的幼兒對一切充滿好奇心,再加上一股要活動、要探索的衝動,父母的愛撫和溫情對子女來說,只是一種限制,常不耐煩地接受,但可以佈置適合他運動需求的環境,例如鞦韆,對喜歡搖晃、跳躍的子女,非常有用、又能滿足他的需求。

   另外,研究指出,幼兒期的子女開始對書本及圖片有興趣,可花十至十五分鐘只看簡單的圖畫書,因為圖畫書對他已稍具意義。有時給子女敲打型的玩具,像木 琴,也可以讓孩子專心一段時間,特別是那些有創意的玩具,必須經過自己拼裝和組合,縱使淚眼婆娑地拼裝又拼裝著,仍會使勁一切力氣,因為拆開再組合,可有 達成的喜悅感,自會覺得更有趣。要知,子女有自己喜歡玩的玩具,他會想盡辦法達成遊戲的目的,父母思考判定中的規制,只會抹殺幼兒萌芽的創造力,並導致子 女對遊玩失掉興趣。還有,井深大提議父母應給子女可以環視的空間,例如他的觸目所及之處是一片偌大的自然景物,原來這時期的幼兒強烈地想接受來自周圍光景 的刺激,所以子女會拼命地環視他的空間,而井深大更相信,與其讓孩子看電視上的景象,倒不如給他一個空間便於他能接觸窗外的景色。

little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